WFU

網站頁籤

2024年9月22日 星期日

《誰偷了垃圾桶》


昨天偶然在 Netflix 上看到這部印度電影,片長近兩個半小時,但印度難得出現這麼有效率的短影片,當然要看看。

印度有三大電影產地:Bollywood, Kollywood, Tollywood.
Bollywood 寶萊塢基地幾乎都在孟買,主要拍攝印度語電影,而印度語使用人口最多,也因此寶萊塢最為知名;Tollywood 則是主要拍攝泰盧固語電影,Kollywood 克萊塢是泰米爾語為主。
還記得第一次到 isha 印度中心時,結識一位來自 Kollywood 克萊塢的大導演,他曾提及拍電影有規則的,一部電影裡面都要塞 5 場歌舞秀、8 場進食畫面才夠格稱得上電影,當時聽了只覺得,難怪印度電影片長動輒 5-6 小時。

持續克服困難的堅持讓人有機會從內在改變

 


這兩天有同學分享作家陳雪的《寫作課》其中幾段:

「即使像我這麼喜歡寫作的人,都會經歷寫得不好、不順、自我懷疑,或者覺得自己天份不夠的時刻,那都是家常便飯。寫作並不總是快樂的事,寫作的快樂大多來自於『克服了困難』,也就是說,本來寫不好,慢慢地寫得比較好,本來寫不順,因為你一直去面對、去修改、去找問題,鍥而不捨地與之協商、應對。」
「困難越大,你就越強韌,要知道,我們之所以努力寫小說,不是因為它很簡單,而是因為它很困難,而我們想要透過這一件困難的事,把自己的所有力量實現出來。」

2024年9月16日 星期一

不同維度仍有許多人深愛著你

 



意想不到地,今天收到同學的分享,是有關昨天的文。



儘管我個人就有非常多這樣的神秘經驗,但每次看到這些故事,仍然十分感動。


以前總覺得人生好困難、好茫然,但就是這些穿越維度的愛,給我許多繼續努力的推力。


中秋將至,無論你心繫的人是否在身邊團圓,他們的愛都沒有消失。


以下是同學的分享:

愛與專注連結不同維度


 

常常在不同文章裡看到「不同維度」,甚至薩古魯也曾提過,不同維度的存在,只是我們不見得感知得到,這是什麼意思呢?



近日剛好和朋友聊起我親身經歷過很多這樣的例子,分享其中一個感動的經驗(以下當事人已同意分享):

2024年9月13日 星期五

負責

 



每個人會遇到什麼事情,沒人可以保證,這也是我一直以來都不會只說 isha 中心好話、一直 push 大家前去的原因。
印度中心人多,相對單純氣氛好,但仍是一個小社會,至於中心之外的印度,如果戴著濾鏡的話會覺得處處有趣,但仍然是要自己留意很多事情。

現實與期待的落差

 


最近寫的幾篇文,都圍繞在現實與期待的落差。
多數同學面臨的是「現實狀態遠不及過高的期待」而產生焦慮,實際上,有另一種情況也很常出現,就是:
「現實狀態和期待都很高」,容易過度自信
自信是美事,但過度自信導致的張狂會傷人。
舉個練習相關的例子:

無限的愛並非一切無限

 



上一篇提到,育兒路上能有耐心,一是我有比情緒更多的「好奇」,二是我願「在有限中給出無限」。
後者的基礎在:無限的愛並非一切無限。

在有限中給出無限


 


我兒越靠近三歲,越展現自主意識高的特質,就是俗稱的貓狗都嫌,有時會出現一些匪夷所思的盧點。
例如,他很喜歡腰果,我偶爾會讓他吃,我都會先將腰果撥開、分半,並看著他確實咬碎,安全地吞下去。

業力的中性概念


 


我一直相信,任何決定都有回報,回報的方式是與當初的起心動念呼應,這也就是業力的中性概念。
也因此,一路走來從未抱著「我想幫助他人」的心態行事,僅僅是完全投入在自己能做、當做的工作中,看看自己能如何做得更透徹一些。
一但出現「我想幫助他人」的心念,就有好壞之分,例如:「對方不夠好,所以我得幫助他,因為我比較好。」
可他人真不夠好嗎?

特別喜歡某項練習?


 

許多同學發現,一段時期可能會特別喜歡某項練習,過陣子或許更喜歡另一套,這蠻常見的,主要是身體和系統需要的程度。
動物有些本能,包含身體如果欠缺某些微量元素,可能會因此特別渴望富含這些元素的食物,例如想吃重口味可能是缺水、缺鈉,想吃碳水可能是缺色胺酸,想吃肉可能是缺鐵⋯⋯

所思所想形成業力

 



最近有幾堂瑜伽課沒有開成,難免有點焦慮,但我相信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道理,加上有不少特別的經驗,就靜觀其變吧。
例如,我以往的習慣是,會一次發出 2-3 個月的課表,但在疫情還未恣意肆虐的 2020 年初,至少當時台灣幾乎仍處平常,但某次莫名地,我遲遲不想發出新課表,沒多久,我的媽媽就驟然離世,當時需要很長的時間修復身心,當然無法教課,也難怪課表發不出,那是心裡早有預感吧。
好像有點沈重,好吧,其實還有許多有趣的例子可舉。

「我不值得」?

 



最近會在文末主動請大家抖內,老實說這是非常、非常大的突破。
也許大家認為,能為 isha 付出(甚至是協助我的瑜伽課程、小書院)就非常滿足,所以很多同學熱情提出時,都是不求回報的,尤其是我剛畢業頭幾年,實在收到好多熱情的訊息。

安全感是人生得以清爽發展的依靠

 



兒:「你要點什麼?」拿巧虎的精緻菜單給我,有不同料理可以點餐。
我:「好喔,我點飯糰。」
兒:「你要吃義大利麵嗎?」指著菜單上的義大利麵。
我:「我要吃飯糰喔。」指飯糰。

成為世界的母親

 



前一篇文舉的例子,是屬於現實狀態低,自我期待卻很高,容易衍生焦慮、憤怒等,這可以應用到各種事件,包含親子關係。


例如:


「現實」:有些人跟父母的關係糾結,長大求學或工作離家之後,很少與父母聯絡,要回家前,會湧上無止盡的焦慮,或只要一說話就非常不耐煩,難以和父母有良性相處,溝通、見面都很困難。

為什麼開始練習之後,常常覺得心情不好、容易生氣?

 



上一篇提到,現實與期待間如果出現落差,會帶來焦慮、憤怒等較難消化的情緒,雖然我以育兒為例,但其實這會在生活中四處出現,甚至身體。
這篇以瑜伽練習為例。

育兒是一條看見自己的旅程

 


最近連發我兒生活文,收到幾封訊息,問到在跟小小孩相處時要怎麼保持情緒穩定呢?

沒想到成功轉型親子專欄(?),沒有啦,我再重申一次,我不是教養專家,且很幸運地我兒從孕期開始就是個溫和寶寶了,未來還不知道會怎麼變身喔(抖),但如果需要的話,我盡量分享我的想法,其實都只是轉心向內一途。
育兒是一條看見自己的旅程,在這趟旅程中,多數情緒是童年的回應,但這並非是完全複製童年的一對一照映,仍有跳脫的機會。
如何跳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