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分環境、報到、住宿、飲食,陸續介紹。
環境
原本 isha 佔地只有 Dhyanalinga 到 Biksha Hall 餐廳這一小塊,後來逐漸擴大到如今的一望無際。
先看幾張 google 空拍圖,這是有點年代的空拍,近幾年 isha 已有許多變化。
美麗的蛋黃區空拍實景

報到
查驗文件
Adiyogi 雕像算觀光景點,沒有管制,任何人都可以過去,但 isha 蛋黃區都有管制,只有老師、學生、志工和有成功訂購房間的人才能進入。
一旦抵達 isha 的主查驗口 Chandravasal (如下圖,位置在薩古魯家和女神廟之間的一條小路),會有警衛查驗證件,確認你的身份、參加的課程日期,或訂購房間的日期,都正確之後才會放行。

請記得在抵達 Chandravasal 查驗口前,先準備好上課的文件證明,紙本、電子檔皆可,警衛才會放行。
例如:報名 5/1 的課程,大多數課程會從 5/1 下午開始,那 4/30 或 5/1 抵達查驗口前,先拿出手機,開啟 isha 傳送的課前通知 email,或事先列印出紙本,交給警衛確認無誤,就可以進入。
Check in
下車處就是 Welcome Point 的背面,把行李放在櫃檯前,脱鞋後再上櫃檯區。
Welcome Point 前有一個服務台 ask desk, 裡面有不同櫃檯:海外櫃檯 oversea, 宿舍櫃檯 accommodation, 課程櫃檯 programs, 志工櫃檯 volunteer, 叫車櫃檯 taxi booking…
如果有任何需求、疑難雜症,都可以先問服務台。
不過台灣的同學進到 Welcome Point, 通常流程都是:
- 海外
- 課程或志工
- 宿舍
海外櫃檯勢必是第一個處理站,接下來如果人太多、等待時間過長,或是剛好遇到吃飯時間,人手較少時,會有其他志工幫忙調度櫃檯順序。
海外櫃檯
上一篇《如何前往 isha (一):行前準備》(請點連結)中有提到,在給海外人士的訂房網頁中(請點連結),要先填寫一些基本資料,這個櫃檯就是確認資料處。
請準備好護照、e-visa(紙本佳,電子檔也可),讓志工比對。
志工比對無誤之後,再簽署一些文件,證明抵達 isha 的時間、宣告無犯罪事項⋯⋯之類的,接著志工會拿 webcam 幫你拍大頭貼,就完成了。
每個志工的個性不同,加上護照資料比對要非常仔細,盡量不要在這個櫃檯聊天,有任何問題可以問其他櫃檯。
課程或志工櫃檯
海外櫃檯確認後,其他流程相對簡單,因為在 isha 的網站裡面,已建立好個人資料,包含已報名的課程,所以這個櫃檯確認後,就會發給你手環。
不同課程有不同顏色的手環,志工會在手環上寫下課程的日期,例如:5/1-5/4, 方便老師、各個關口 gate 的警衛,以及課程志工辨識。
而課程結束之後,手環就要取下,不然的話,因為不同課程的手環顏色不同,其實警衛也可以藉此確認你是否有按時離開 isha
雖然是紙製品,但算堅固耐用又防水,洗澡時不用拿下,只有去 isha rejuvenation 做油推按摩時,手環遇油才可能會脫落。
宿舍櫃檯
這個櫃檯的流程差不多,也是確認資料,以及房間訂購日期,但通常櫃檯人員會請你在入住當天再來此櫃辦理。
例如:5/1-5/4 有課程,5/4 入住房間,那 5/4 下午下課之後,再到宿舍櫃檯辦理即可,不過如果想再次確定是否有訂購成功,仍可以請教櫃檯人員。
臨櫃辦理時,假如臨時有變動都要當場提出,例如想提早退房、延後退房、如果沒有電梯可否安排在一樓……等,櫃檯人員會視情況協助安排,但畢竟房間搶手,無法保證能滿足需求。
完成後,會得到另一個手環,不同宿舍的手環會有不同顏色或花紋,上面一樣會寫住宿日期,同樣是讓宿舍區的警衛辨識的小工具。
中途換宿舍怎麼辦?
這其實很常發生,因為房間搶手,也許當初在訂購房間時,空房日期錯雜,許多人常會訂購不同房型拼湊。
例如:5/4-5/14 這 10 天中,也許 5/4-5/8 訂到 A 區宿舍,5/8-5/14 訂到 B 區宿舍,
則 5/4 下午課程結束後,要到宿舍櫃檯索取 A 宿舍手環
而 5/8 退 A 宿舍時,同時辦理入住 B 房,志工會剪掉 A 手環,再重發 B 宿舍手環
最後於 5/14 臨櫃退 B 宿舍,剪 B 手環。
Check out 時如果忘記剪手環,那離開 isha 時,計程車再通過查驗口時,警衛會檢查、幫忙剪掉,只能帶剪斷的帶子回家紀念,有的警衛會收走。
宿舍
除了長期志工、老師等人為主入住的宿舍或通鋪宿舍以外,現在有好多棟新宿舍。
在蛋黃區最初始的 Alayam Cottage, Nandhi Cottage, Nalanda Stay 以外,近幾年又多了 Brahmaputra Cottage(這棟有電梯,適合家庭)、Shivapadam 1, 2, 3, 4…等,只是大多時候仍然供不應求。
我以距離 Dhyanalinga 由近到遠排列,簡單介紹其中幾個蛋黃區初始宿舍,分為 Alayam Cottage, Nandhi Cottage, Nalanda Stay,這三間離 Dhyanaling 步行都在 5 分鐘上下,房價自然高貴許多。
Alayam Cottage
這是我師資訓練時的宿舍,旁邊就是 adiyogi alayam, 也就是師資訓練場地,很懷念。
設備還不錯,有西式馬桶也有熱水,上二樓的樓梯周圍有飲水機。
Check in 後要在這個 Cottage 前的守衛室拿鑰匙,如果要出門,可以把鑰匙放回守衛室,方便讓清潔人員進門打掃,但記得貴重物品仍然要帶走,或是鎖進行李箱。
因為只有一面有窗,沒有對外循環的氣窗,所以夏天會比較悶熱,很多印度同學都會直接開門開窗睡覺。
離 Biksha Hall 比較近,算是花園小別墅區,配置和設備都跟 Alayam cottage 差不多。
這是 isha 最高級的房型,房價也比較高。
Check in 後要在這個 Cottage 前的守衛室拿鑰匙,如果要出門,可以把鑰匙放回守衛室,方便讓清潔人員進門打掃,但記得貴重物品仍然要帶走,或是鎖進行李箱。
因為只有一面有窗,沒有對外循環的氣窗,所以夏天會比較悶熱,很多印度同學都會直接開門開窗睡覺。
Nandhi Cottage
離 Biksha Hall 比較近,算是花園小別墅區,配置和設備都跟 Alayam cottage 差不多。
Nalanda Stay
這是 isha 最高級的房型,房價也比較高。
跟淳樸一些的前兩個 cottage 比起來,Nalada 非常美麗雅緻(如下圖),所以我同學在女神廟結婚前,新人、家人們都會特地訂 Nalanda 的房間,優雅地準備、參加婚禮。

新宿舍都在 Biksha Hall 之外,距離很遠,例如 Shivapadam 4 到 Dhyanalinga 就要走半小時,所以 isha 有安排高爾夫球車循環接駁,大約每 15-20 分鐘一班。
接駁車有固定停靠點,中途不停,但如果你很誠懇地問司機可不可以稍微停幾秒讓你下車?或是遠遠看到司機就大力招手,用炙熱的眼神請求司機讓你上車,司機有機率會默默完成你的願望(不要亂教)
不過印度司機對速度的理解有點模糊,加上沒有安全帶,所以要自行注意安全就是了。
常常看到有印度同學單手抱著嬰兒,或讓幼童站在接駁車前座吹風,身為媽媽,我還是會捏一把冷汗,不過還好印度人習慣擠一車擠到爆滿,可以透過人類體重物理降速,稍微有放心一點。
Biksha Hall 就是 isha 的餐廳,每天早上 10 點、10 點 40 分、晚上 7 點、7 點 40 分前 10 分鐘才會開門,只要進得了蛋黃管制區的人(也就是有別手環的人),都可以進來免費享用。
每一班用餐時段只有 40 分鐘不到,看起來不長,但實際上用餐過程中不說話、不拍照、不得使用手機,很專心吃飯的狀態下,其實很足夠的,食物也會因為專注與感謝變得更加美味。

接駁車
新宿舍都在 Biksha Hall 之外,距離很遠,例如 Shivapadam 4 到 Dhyanalinga 就要走半小時,所以 isha 有安排高爾夫球車循環接駁,大約每 15-20 分鐘一班。
接駁車有固定停靠點,中途不停,但如果你很誠懇地問司機可不可以稍微停幾秒讓你下車?或是遠遠看到司機就大力招手,用炙熱的眼神請求司機讓你上車,司機有機率會默默完成你的願望(不要亂教)
不過印度司機對速度的理解有點模糊,加上沒有安全帶,所以要自行注意安全就是了。
常常看到有印度同學單手抱著嬰兒,或讓幼童站在接駁車前座吹風,身為媽媽,我還是會捏一把冷汗,不過還好印度人習慣擠一車擠到爆滿,可以透過人類體重物理降速,稍微有放心一點。
飲食
Biksha Hall
Biksha Hall 就是 isha 的餐廳,每天早上 10 點、10 點 40 分、晚上 7 點、7 點 40 分前 10 分鐘才會開門,只要進得了蛋黃管制區的人(也就是有別手環的人),都可以進來免費享用。
每一班用餐時段只有 40 分鐘不到,看起來不長,但實際上用餐過程中不說話、不拍照、不得使用手機,很專心吃飯的狀態下,其實很足夠的,食物也會因為專注與感謝變得更加美味。
Biksha Hall 打菜志工
我以前,如果用餐後沒趕時間做事的話,都會主動做打菜志工,先跟大家介紹這個特別的職位。
每一個人都可以當打菜志工,因為這項服務內容蠻累的,幾乎每場餐期都會徵求熱心人士來打飯菜。
想做的話,只要在進入餐廳後,把手洗乾淨,直接走到每列草蓆最前方,就是有很多裝好飯菜的鐵桶,也有幾個人站著的地方,就是成功加入團隊了。
加入後,會有人帶著感激的微笑看你,這個人通常就是這一排的領班,他也許會問你有沒有做過打菜志工,然後稍微教你一些訣竅或指定你負責哪個鐵桶。
但也可能什麼人都沒說話,如果都很安靜,那你站的那一隊有很大機率都是前幾秒才忽然組隊的,也許大家心裡都在盤算待會該怎麼辦,遇到這種情況的話,你只要手摸一下其中一個鐵桶的把手,就算你選定桶子了。
打菜志工有什麼訣竅呢?
- 服裝
頭髮要紮起來,就算很熱也不可以滴汗,領口不可露出,最好不要戴圍巾,如果有戴,可用對角線打法,讓圍巾不落地,同時也可以保護不曝光,如下圖。 - 噤語
進入餐廳後除了唱誦,每個人都要禁語,所以辨認手勢就很重要,例如
手心朝上擺動幾下,就是「這道菜要多一點」,
大拇指和食指、中指碰觸在一起但掌心朝下,就是「少一點啦」,
但這個手勢的手心若朝上,是「多一點啦」,
雙手合十就是「感恩」。
下圖就是:「多一點!多!」 - 順序
主要順序是先打生食、再打熟食,所以以往負責水果、沙拉的志工會先上。
但不見得有很多自告奮勇的打菜志工,可現在食客越來越多,其實都是一起出動了,免得打不完,影響到用餐時間,同學們用餐時自己注意順序就好。 - 兩輪
每道菜至少要出兩輪,因為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好吃,想再點一次。 - 傾斜
不是每個人都會再次點菜,但你只要提著鐵桶走過去,一定有人會探頭想看裡面是不是他想吃的。
所以最好的做法,就是走動時維持水桶傾斜朝向食客,讓他們稍微轉個眼珠就能看到鐵桶裡面的東西,這是很多志工容易遺漏的細節,畢竟要確實做到的話,需要有強壯的手臂與核心。 - 耐餓
打菜過程因為很累,飯菜又很香,可能很快就餓了,但打完兩輪後,還要站在前面等待,因為必定會有人想吃第三輪、第四輪,絕對,所以要能耐餓,等大家吃得差不多之後,你才可以盛飯菜入座吃。 - 讀心術
因為禁語,所以打菜過程中,尤其是在前方等待第三輪到來時,要保持敏銳的讀心術,因為有的人可能只是抬頭四處張望,這先不要急著提鐵桶過去,等確認過眼神,尤其是會跟你對視超過兩秒還搖個頭的,那就是他要吃第三輪的意思。
總之,打菜志工很缺,但需要有強壯的手臂,和可以起立蹲下數百次的大腿(一排約坐 25 人,出去一輪要打左右兩列,就是 50 人次,至少要出動兩輪)。
我以前畢竟可以天天 108 SS,所以這不是難事,常常都自告奮勇,但現在只是等吃的弱雞阿姨,這任務就交給大家了。
Biksha Hall 用餐流程
看完辛勞的打菜志工後,大家對用餐方式應該更有概念了。
在用餐時間前 10 分鐘,餐廳才會開門,例如:早上 9:50 餐廳開門,給 10 點用餐的人們進入。
進門後有一整排洗手檯,瑜伽士的餐前禮儀之一,就是會先將手肘到指尖都清洗乾淨,洗完再入座,而體積比較大的包包要放在牆邊,沒人會拿,但貴重物品或隨身攜帶的小包包還是帶在身上安全。
餐廳是男女分排坐,一排有兩條很長的草蓆,一條大概坐 25 人,甚至更多,反正坐滿了就換道,都是席地而坐,用手吃飯。
如果不適應,可以帶自己的餐具,但通常幾次後就習慣了,反而會覺得席地而坐時還得拿餐具,非常不順手。
我一開始也是不適應,但最後手技之高,連湯都舀得起來。

入座後要先安靜等待,就算志工會先開始打菜,也不能馬上開動,要等唱誦結束才能進食,唱誦時間就是早上 10 點、10 點 40 分、晚上 7 點、7 點 40 分準時開始。
建議進食順序是先生食,再熟食,由於料理都是受捐贈的,所以務必珍惜,不要一次拿太多。
水果都有限量,一般來說一次拿一份,如果剛好份量比較小,頂多拿兩份(例如:兩片西瓜、兩條香蕉……),但都請尊重打菜志工的決定。
志工至少會打菜兩輪,如果吃到喜歡的料理想再繼續吃第三輪,就像上面提的,可以用眼神召喚打菜志工,不要出聲,想道謝只要雙手合十,或是右手放胸口示意就好。
通常都會有湯,台灣同學對印度料理可能還不太熟悉,分不出來哪一道是湯,不知道要放盤子還是放杯子,基本上你覺得比較稀的就放杯子就對了,如果猜錯的話……
也沒關係啦,isha 料理神奇的地方就在,每一道都好吃,組合起來,還是超好吃。
如果猜對要放在杯子裡面喝掉的湯,勸你快喝掉,因為好喝的話可以再喝第二杯,加上裝湯鐵桶非常重,又容易濺出來,你快幫忙喝掉的話,打菜志工會感謝你。
而且夏天時,最後通常會有 butter milk, 就是比較稀的優酪乳,上面甚至會浮著一點淡淡的奶油或乳酪,非常好喝,有時是原味,有時是鹹味,很偶爾節慶時會喝到香料口味,butter milk 消暑解渴又好喝,杯子要空出來喝喔。
用餐結束之後,記得雙手合十,閉上眼睛在心裡感謝所有志工、捐贈者的愛,感謝這些美味食物的滋養,再起身去洗碗。
洗碗處就是一開始的洗手檯,用菜瓜布刮幾下綠色肥皂洗滌,記得要洗乾淨,在 isha 中心所有起心動念回來得特別快,否則你下一餐可能就會用到自己上一餐沒洗乾淨的盤子,呵呵。
洗完之後將盤子直放在晾盤區,就可以離開 Biksha Hall 了,出門前會有志工在門口跟大家雙手合十,記得也要合十回敬。
此篇結尾
由於進入 isha 印度中心之後,蛋黃區幾乎是不能拍照的,我也遵照這些規則,所以以上的照片都出自 google map, isha 官網或 isha IG,若未來大家真有到 isha 中心的計畫,也請維持這個傳統。
先停在這裡好了(汗)
如果有想繼續看什麼主題,再讓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