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ONE
ONE
Karma: The Eternal Enigma
A
或者該說,一般人心裡所想的並非真正出離,而僅僅是由痛苦中解脫,只願選擇美好。
但人生能過得順遂、富足,並非出自如何將業潔淨歸零,而是仰賴具備這些條件的業而來。
節錄《 karma 》其中一段:
「靈性探求者通常想擺脫自己的業,但很重要的是,業並非我們的敵人,不是非得消除一切業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事實上,如果業不存在,我們也無法存在,因為人類的生命憑靠業的牽繫,與此同時,我們若沒學會如何處理,業將變得傷痛且糾纏更深。」
此非正式翻譯,只是我個人翻譯筆記。
B
瑜伽不分宗教,而我個人從小對佛教較親近,所以以大乘佛教舉例。
大乘佛教中,最具代表性的理想存在之一,應屬台灣同學們十分熟悉的觀自在菩薩。
《普門品》中,菩薩會以各種化身為信者說法、普渡眾生,更有聞聲救苦的慈悲,這些美好的刻畫,顯示了世間信者的苦痛總期待被傾聽、被看見、被拯救,於是信者與救度者的世界觀,如此堅固地存在世間人心。
期待被救度,是再自然不過的人性,而心裡若相信有被救度的可能,往往也會生出再繼續前進、看看的好奇,這不是不好的動力。
不過,在業的觀念裡,真正的救度者其實不是任何神祇,也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甚至,人不再囿限於宿命,還能主動、積極地,成為自己命運的絕對創造者。
節錄《 karma 》其中一段:
「業關乎成為自己一切創造的源頭。將責任由天上移轉回自身的過程,人成了他命運的絕對創造者。」
此非正式翻譯,只是我個人翻譯筆記。
C
身體、頭腦和能量,這三個層面的運作都會留下痕跡,這些痕跡即是未來某些事件的線索。
這些痕跡可能出現在幾天前、幾個月前,或幾十年前的一瞬心念,或甚至出現在古老的過去生,但都是自己的創造。
既然都是自己的創造,可見,在業的運作規則中,不僅人人心想事成,也沒有不公平。
如《 karma 》此段節錄:
「業僅僅是意味著我們描繪了自己生命的藍圖,代表我們就是自身命運的創造者,當我們說『這是我的業』,實際上是指:『我要對我的人生負責』。」
很好的是,瑜伽練習能帶來平衡與清明,我想,這也是一種為自己的人生善後、負責的美好方式吧。
D
節錄薩古魯書籍《 karma 》其中一段:
「隨著時間過去,大量的感官印象會在你之內呈現出特定的模式,這模式會慢慢地形塑為行為傾向,久而久之,許多行為傾向會僵化,成為你所謂的個性,或你宣稱的你的真實本性。」
教課這幾年來,發現許多同學無論在第一次來上課時,是什麼樣的狀態,過了一段時間再回來複習,或上其他課程,無論氣質、個性、長相通常會有所改變。
基本上都變得更加柔軟、平和,有種獨特的氣味,每每看見,心裡都覺得讚嘆。
這是因為,isha 哈達瑜伽能夠在某個層面轉化、打破我們固有的模式,漸漸減去許多以往在分分秒秒中,由五感、由各個細胞、由各個層面所蒐集累積下來的資訊,那些讓我們誤以為就是「我」的資訊。
在這捨去非我的過程,回到最純淨的狀態,於是進入無我,從而沒有你我。
E
在我的教室教課時,因為人數不多,我通常會先準備名牌小卡,再隨機放置瑜伽墊上,以這種方式排定同學位置。
但常常發生十分有趣的現象,有同學不管來這裡上課多少次,幾乎都坐在差不多的區域,或甚至是同樣的位置。
其中也發現,某些特定位置的同學,也許是練習動作、也許是身體、也許是生活上,竟都具有類似的狀況,儘管同學們是參加不同課程、互不認識。
後來聽聞薩古魯講述同樣內容的觀察,更理解到,原來業的運作確實不在外,而在內。
是內在的循環,驅動我們做出類似的選擇,甚至因而選擇同樣的座位。
即便這個座位,在這個課堂上,是經由我安排,仍毫無保留地外顯,可見業的細緻,和堅固。
以下節錄薩古魯著作《 karma 》其中一段:
「業不是某個罪與罰的外在系統,業是由你生成的內在循環,這些模式並非從外在壓迫你,而是從內在。」
F
在 isha 吃飯,不只是定時開放餐廳,還得先唱誦、等待打飯,等飯菜都進到盤子之後才能開始進食,所以無論如何,都仍免不了等待。
肚子沒有很餓的時候,這看起來是可愛又尊重的儀式,但練習完很餓,又得快吃完趕回去參加下一堂課、趕回去考試的時候,就一點也不可愛了,心裡只希望打飯的同學或義工,拜託動作快一點。
薩古魯利用這種「暫停」,漸漸削弱我們對食物、對實質物品的執著。
無論是多身不由己、受制於人的任何理由橫在眼前,在這個必要的「暫停」之前,這些理由都不是理由,反而是阻礙脫去業的,另一種業。
節錄薩古魯新書其中一段:
「意識無關乎行為,它是存在的本質,但強迫性則出現在行為中,當你將又耽溺於強迫行為前,轉而停下的那一刻,就是讓自己朝向存在的意識本質,假以時日,這有助於你弱化你行為中的強迫性質。」
G
以前常往來印度時,也常去一些傳說中瑜伽士開悟的聖地,不同的開悟聖地有不同的質感,光是在當中打坐或進行呼吸練習,就可直接感受到其中差異。
例如,曾去過薩古魯前世的開悟地,那一世專注在憤怒的能量修煉,加上離上一世的時間不久,所以遺留下的能量清楚,幾乎是會直接讓心跳速度加快的燃燒感。
也曾去過,時時刻刻只站著仰望天空沈思,儘管斷了一隻腿仍絲毫不動,而後開悟的瑜伽士聖地,在其中則是感受到無比專注、沉靜,似乎可以想像即便身體苦痛時,也毫不受影響的鎮定。
還曾去過,透過奉愛而開悟的瑜伽士聖地,甚至一接近那區域,身心就像被慈愛包容般,也想流淚擁抱眼前所見萬事萬物,一切都變得更加清晰、更加珍貴,正因為我已踏入那位瑜伽士遺留下的思想震動,似乎也成為愛。
這些瑜伽士之所以會開悟,而開悟瞬間迸發的能量之所以會歷久不衰,是因為有意識且專注地將自己放在那個當下,所以得成。
如薩古魯新書其中一段節錄:
「每個人的能量都帶有獨特的芳香,儘管肉身終歸塵土,每個人的思想、行為或能量仍將留存,這些印記還可流傳千古,越有意識地運作能量,越能永存。」